2016年03月22日

怒放著自己生命的春天



從立春那天開始, 之前已準備多時,一直忙著梳洗妝扮的春姑娘,就帶著一季”隱形“的”豐豔“春色,悄悄地上路了。就像是位披著一身陽光,向人們走來的嬌羞少女,既有著孟春剛剛萌動的青澀,且又不失清純、秀美、靈動,她幻化一襲嫋娜的蔥翠身姿,優雅、翩然地降臨人間……

你看,昔日淡淡天空,已逐漸生成湛藍。那若輕紗般的薄雲,如水般飛速流轉。細碎如玉的柔光,正散落在悠悠天地間,它們共同譜寫了一支充滿希望的春天的小步舞曲,等待萬物復蘇,看一切自然,在春光中緩緩舒展。立春做了它的前奏,雨水醞釀著副歌,時不時有溫和的細風,慵懶地搖晃一下褐色的枝頭。雖然那裏還是空蕩蕩的,但殘雪的融化,雨水的蒞臨,已初顯端倪。萬物正蓄式待發,只等東君一聲令下,驚蟄的春雷,便擂響戰鼓,那些埋藏已久、等待多時的種子,立刻火箭式地出土、抽芽、開花……上演盛春裏的一系列動畫。

都說三月的天,就象小孩子的臉,說變就變。 昨天還是“煙雨濕闌幹,杏花驚蟄寒。” 可今日的驚蟄,這九宵長天,大肆張揚著風的神采,早早地收起前兩日的陰霾。那看似沉悶晦暗的天,終歸是被蟄伏的春天氣息感染,這不,太陽已美滋滋地露出了金燦燦的笑臉。

韋應物說:“微雨眾卉新,一雷驚蟄始”。自然界的萬物與勤勞的人們,又要開始合唱一首春的戀歌。從此農耕的人們,在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,民間就有,“驚蟄春翻田……農夫閑轉忙”的農諺。還有範成大的憶秦娥:“浮雲集,輕雷隱隱初驚蟄。初驚蟄。鵓鳩鳴怒,綠楊風急。……”過了雨水,就是今日的驚蟄,天空雲氣集結,於是雷聲陣陣,冬眠的動物開始復蘇,和著黃蔦的鳴囀,伴著急風細雨,正式向人們明示,那節奏緊湊地初啼,已經喚醒了春天的耳朵……這首富有田園特色的春詞,充分詮釋了驚蟄的含義銅鑼灣 髮型屋

這驚蟄裏的風,好象變得越來越溫軟,那頭頂上的太陽,也貌似越來越濃豔。一想到驚蟄,不僅百蟲出,還有蔦飛蝶舞,特別是不日後,南飛的燕子,回歸舊居房檐,歡快的銜草啄泥,頓時無數期待湧上心間。或許連那些酣睡的小草,也說不上會在哪一刻,突然就掙脫了大地桎梏的臂彎,欣欣然地鑽出地平線。就算經過漫長冬季的圍剿與鉗鎖,但也絲毫不會影響,它們嘗試性的“探頭探腦”,一個個頂著小豆芽般的身材,略帶著一絲好奇的眼神,一邊對仲春開始“東張西望”,一邊不停地“伸展”纖細的腰枝,直到身上的葉片完全散開,於是乎,撒著歡地在風中搖曳翩然。而那些熱愛大自然的人,也會由衷地感謝小草的無私奉獻,感謝它們為賞春踏青的人,及時地鋪上一層綠油油的原裝地毯……

仲春當前,陽光向暖。冥想中的我,恍如看見,春姑娘在大自然的耳畔,一番細語輕言,綠楊抽新,柳葉搖擺,瓊枝上那些美麗“尤物”一一展示在人們眼前 ……

打開窗,一股殷勤的風立刻進來請安,使得人身心瞬間變得“酥軟”。我情不自禁地挪動腳步,一路哼著歌兒來到熟悉的小園。依稀可見,日趨漸暖的痕跡,秀美嫣然的聚積,宛若是一首慵押詩成前的韻筆。各種春信,在巧然中走進人們的視線避孕丸

驚蟄幾乎是在一夜之間,叫醒了春天的所有感覺。想那春天的花圃裏,到處洋溢著嶄新的香息。望著櫻花新發,香影含麗,盼著桃花夭夭,灼華熠熠,想著梨花勝雪,明眸豔玉,一朵朵的翹首等待,一瓣瓣地次第綻開,就這樣走著,看著,想著,迎面,一樹樹紫色的含苞玉蘭,一簇簇金黃色半開的迎春連,它們儼然聽聽從了花仙子的呼喚,飲風含露迫不及待地換上春衫。用優美的姿式,以明豔的色彩,怒放著自己生命的春天中港租車……


  

Posted by nini at 15:24Comments(0)生活随笔

2016年03月22日

懷念古典的風景


不知道是什麼時候,也不知何故,在一個鄉村的竹林裏竟然歇滿鷺鷥鳥。竹子上面的鷺鷥成了鄉村的一道靚麗的風景。閒暇時間,人們都去領略這久違的古典式畫卷。
記憶中的鷺鷥喜歡近水而居,水中遊魚便是它們生存的獵物。它那捕魚的身姿美妙絕倫,鷺鷥展翅翻飛,盤旋在水域上空,窺視著水中魚蝦,瞄準目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,直沖目標。伸長脖子,尖利的嘴像一把利劍刺中魚蝦,順利獲得獵物。那一刻的姿勢真是敏捷俐落,優雅動人。
鷺鷥的站立也是一種藝術,它把靚麗的身影倒映在溪水之中,細長的雙腳站立於激流淺灘,淡定從容,如詩似畫,靜靜默立。在陽光下,波光粼粼的水給鷺鷥增添幾分神韻。鷺鷥與仙鶴有幾分貌似,白色的羽毛,修長的身材,細長的腿,長長的頸,含情脈脈的眼睛。仙鶴和鷺鷥都能站出一種藝術,走出一種姿勢。一步一個節奏像在拍打音符,像似表演踩高蹺,像似刻意創造金雞獨立的風采。
鷺鷥無緣無故降臨鄉村竹林,我們不探究其原委,只領略其神采。竹枝上的鷺鷥相互追逐嬉戲,輕盈靈活,起落自如,隨風起舞,依附著竹枝搖曳擺動。偶爾展翅穩住身姿,偶爾換一個位置,每一動作都那麼協調,每一個姿勢都那麼誘人觀賞。當一批鷺鷥集體起飛時,場面十分壯觀,如風起雲湧,氣勢磅礴,整個竹林都翻起波浪,搖曳起伏。
鷺鷥喜於群居,鄉村的竹林成了鷺鷥棲息的快樂窩。鷺鷥不知從何處來,也不知向何處去,留守的地方一定是它們的風水寶地。它們陸續光臨竹林築巢孵卵,繁衍生息,駐足不遷,使鄉村竹林充滿生機。有生命的地方就有靚麗的風景,有野生動物的地方就是大自然的返璞歸真。不要問為什麼有鷺鷥,有鷺鷥的竹林一定有適合鷺鷥生存的美麗環境。即便是一群逃難的生靈,竹林也算是它們所肯定的最好的生存場所。
鷺鷥、竹林、溪流、老屋、雞鴨、牛羊,成了一幅現代版的古典圖畫。這年月古村落漸漸稀少,樵夫、耕牛、蓑衣、斗笠漸漸遠離人們的視線。鄉村的風景在不斷地改變,路邊的田野也不是往昔的風景。稻穀香漸漸淡去,樓房和廠房佈滿道旁,隔離田野。城鎮除了仰望一線天空,就是高聳的樓房和擁擠的轎車。人們都在懷念往昔的風景,良田、美池、桑竹,清幽靜謐的鄉村,追憶陶淵明所描繪桃花源的情景香薰治療
鄉村正在建設生態環境村,豬、牛、羊是人為的生態,雞、鴨、鵝也是人們的傑作。只有鷺鷥不是人們意願所能招徠的,它是自然環境招徠的顧客,隨環境改善而來,也隨環境的破壞而去。也許,鷺鷥與城鎮的人們一樣,煩厭喧囂的環境,喜歡清澈的溪水、綠色的草灘、清秀的竹林、飄逸的炊煙,寧靜的村落。
鷺鷥飛入鄉村竹林,讓人們懷念古典的風景。大自然的傑作,一直是人們所崇敬的偶像,返璞歸真是現代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。鷺鷥、竹林、小溪,就像小橋、流水、人家一樣,讓人們詩意地棲息。秋來白鷺飛,竹林添新姿。風吹一秋水,鷺鷥入畫裏蘆薈啫喱

  

Posted by nini at 15:22Comments(0)生活随笔